ChatGPT开发者动作要快,用户们来抢你的饭碗了

新闻 1970-01-01
436

ChatGPT开发者动作要快,用户们来抢你的饭碗了

文 | 新营销NewMarketing

当人们还在讨论ChatGPT和人脑创造的差异性时,已有部分尝鲜者跳出这个维度,从社会化场景入手,为ChatGPT定义了更多可能。例如,成为聋哑群体的“代言人”、创造真正的永生宠物、化解老年群体的孤独感等。而这些假设,无疑都基于ChatGPT在信息流通转译、智能交互、认知力等方面,表现出的极大强度。

这是ChatGPT在近期爆火后,《新营销》经由与各界沟通对接,得到的新鲜发现,在社会价值创造的视角下,ChatGPT未来有哪些“变招”?

华媒百象创始合伙人&首席技术官、智能融媒体事业部执行总经理,河畔学园创立人徐彦超对《新营销》表示:“当前阶段,业内喜欢从技术层面探讨ChatGPT,比如基础程序员的开发问题,快速设计图片、快速视频剪辑、快速写作等。但在解决社会问题上,智能聊天、心理理疗、精神理疗等领域,都将因ChatGPT而诞生新气象。”

完成社会价值,是否也意味着商业价值的进一步打通?

如今,国内已有不少AIGC创业项目,比如AI作图、AI语音、AI研发等,但大部分企业的发展态势并不理想,目前,几乎找不出可持续深耕、清晰度足够的变现模式。而ChatGPT引领的这轮创业热潮,有机会激发不同以往的想象力,归因之一是:基于社会价值的商业模式落地,有更丰富的天然市场基数。

本着强烈的好奇心,新营销跳出晦涩的技术话题,邀约了ChatGPT尝鲜者和处于前沿创业领域的人士,从用户价值的角度,分析ChatGPT及同类项目,未来可能的应用落点。

最后不免要强调一句:ChatGPT开发者要加快动作了,用户要来抢你的饭碗了。

社会问题的新解法?

应对老龄化:孤独感的“溶解剂”

有人认为,随着未来基于ChatGPT的衍生产品不断浮现,越来越多陷入孤独的老年群体,将可直接受益。

互联网时代,老年人的孤独感变强了。上海曾有调查显示,60至70岁群体有孤独感者超30%,80岁以上者达到60%。近期,香港城市大学一项调研显示,疫情之下,不了解网络社交的老年人,因活动受限,感到更为严重的孤独感,还认为自己被社会排斥。

无数老人变得孤独,原因也不难理解。2022年一份针对江苏某社区空巢老人的调研报告表明,正是在各行各业竞争加剧,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背景下,职场青年将主要精力投入工作和学习中,这导致其没有足够时间,留意家庭成员所需,继而产生种种症结。

孤独感是温饱线之上的新话题,并且带来的负效应更大。在武汉大学关于“生命质量和孤独感的关系”的研究中,中度孤独感、较高孤独感都与生命质量(生活期望,对生活现状的主观感受等)负相关。陷入孤独中,很可能演化为后疫情时代下,一处鲜明的社会症结。

这种背景下,有ChatGPT用户对《新营销》表示:“科技制造的孤独,还是需要科技去弥补,从GPT所具备的交互性来看,它也许能基于未来的更高阶形态,帮助化解独居老人的孤独感。”

早在十多年前,老龄化严重的日本,就尝试用机器替代的方式,满足老年人的情绪所需。海豹机器人Paro,小熊机器人Robear,以及专注远程通话的Telenoid,都成为过现象级话题,有不少研究资料的观点认为,前述各类形式的互动,能够提供特别的陪伴,有助于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,激发情绪,甚至辅助疗愈一些精神疾病。

但这些机器人,仍然是“标准化”的产物,无法以个性化的方式,满足不同老年人的情绪所需,并且,当处理更复杂、更细节的互动时,缺少足够的智能性。而ChatGPT身上所表现的学习能力、数据处理能力,有机会基于某种产品形式,提供不同以往的体验。

相比以往的同类产品,ChatGPT的信息转译能力更为强大,拥有多种语言风格,能做到更从容舒适的输出主观论点,这让很多尝鲜者认为:相比小爱同学、小度等产品,ChatGPT更像一个现实中的“人”,甚至,有希望成为有个性的“人”。目前,已有业内人士观察到,某款语言模型应用可以伪装成指定的一名哲学家,基于其口吻,去和用户探讨哲学问题。

这不免让人想起英国神剧《黑镜》,女主无法接受男友逝去的事实,通过收集他生前的说话方式、处事习惯,用软件让男友实现某种形式的“复活”。2020年,还发生过一次现实版的“黑镜事件”,俄罗斯人工智能企业Eugenia Kuyda的某位创始人,通过聊天机器人的表现形式,让一名逝去的好友得以“复活”。

新型电子宠物:让社会少一些“流浪儿”

如果ChatGPT可以像正常交流的“人”,那么在特定的载体上,能否演化成还原度较高的“宠物”?一名ChatGPT尝鲜者给出了这一新奇的角度。

“电子宠物和现实养宠肯定不同,但如果基于ChatGPT和电子产品载体,创造出更智能有趣的永生宠物,我想人们的接受度会更高,一些没有充分准备去养宠的人,也可以先试试电子宠物。我认为,这有助于侧面解决弃养的问题,流浪宠物的数量将有望降低,随之产生的社会问题也会减少。”

辅助心理咨询:让青少年迈出那间“屋子”

除了上述场景,基于ChatGPT的衍生产品,还有望为越来越普遍的青少年心理问题,带来新解法。

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,一直盘踞在这个世纪人们的视野里,几乎每年都会成为一次热点新闻,本质上,它是走向固化的社会“症结”。

疫情期间,这个“症结”更为凸显,不妨先看看更早前的数据。根据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(2019~2020)》显示,在2009至2020年的统计周期内,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持续呈下降趋势。

2020年,青少年的轻度抑郁检出率为17.2%,相比2009年高出0.4%,而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.4%,与2009年相同。疫情期间,去年1月初发布的“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数据”显示,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,仍处于下降趋势,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占总数近13%,农村范围内的对应数据则近12%。

某种角度上,ChatGPT有机会在预防心理问题、治愈心理问题等多个场景里发力。

小汤曾将情感咨询作为自己的副业,他对《新营销》表示:“从行业的角度来说,心理咨询服务还不够透明和标准化,收费和咨询效果之间,缺少足够的评估模式,好一点的知名医生,咨询费用很高。从青少年的角度来看,大部分人认为,咨询的参与方式不够方便。”

这对ChatGPT来说,可能是切入心理咨询市场的机会。一方面,它有成为标准化产品的潜力,继而推进提高行业标准化;另一方面,服务获取的便捷性更高,有助于提高心理咨询在青少年群体的普及度、接受度,不仅迈出不良状态的“屋子”,也迈进心理咨询室的那间屋子。

2月8日,网易有道AI宣布,正在进行ChatGPT同源技术“AIGC”在教育场景的落地研发,聚焦的细分场景是口语老师、中文作业批改等。这对教育以外场景的“ChatGPT化”产品落地(包括心理咨询),带来的不免是富有意义的启蒙。

助力残障人群:聋哑人群体的“代言者”

最后,还有人谈及聋哑人群体。一名ChatGPT爱好者向《新营销》表达了一个“大胆”的想法:“希望未来能有一款基于ChatGPT的衍生产品,代替聋哑人说话和互动。就像国王排名(一部日漫)中的哑王子和卡克,王子每当起心动念,或发出几个模糊不清的话音,卡克便快速会意,代其表达心中所想。我想,每个聋哑人,都希望拥有像卡克一样的伙伴。”

这更像是一个较为美好的设想,但如今的ChatGPT还只是破题阶段,未来随着更多创业者的涌进,美好的发生仍值得期待。

社会价值反哺商业价值

上述种种新场景,对应解决的是一个个社会问题,这也是过往的重磅创新造物,所必须肩负的使命之一,甚至是达成“重磅”的条件之一。

ChatGPT只用两个月,就达成2亿日活(快于TikTok,远快于Instagram);近期,ChatGPT概念板块持续引爆A股,相关股票一路拉升;国内外厂商、资本纷纷入局行动...种种热度,如果基于社会价值的角度寻找归因,是ChatGPT对社会问题解决,拥有较为多元的通适性,可以结合的落地场景也较多,这是领域内其他产品做不到的。

这意味着,相关产品的市场用户基数,会有更充分的规模,在一定程度上,可以提升初创企业的存活质量。

近年来,我国已经发生了一轮AIGC创业热潮,但不少公司正在发生滑坡。例如去年12月末,专注AI绘画的StockAI宣布停止现有服务,调整创业方向。其公布的核心原因是,运营成本过高,而现有的付费用户群体,无法填补这笔支出。实际上,“有开销,没进账”,是不少AIGC初创企业共有的堵点。

此外,业界有创业者认为,AIGC项目获得用户容易,但沉淀为忠诚用户很难,这导致付费的稳定性不足,“最多是图个新鲜”。在本文视角中,基于社会问题解决、社会价值实现的项目,有机会破解这一堵点。

另一方面,现有的大部分AIGC创业项目,解决的核心问题是“降本增效”,无论是指向企业还是个人,但建立新模式不只需要漂亮的故事,还需考虑平替方案。

举例来说,某跨境电商创业者近期认为,与其布局AI应用,不如雇佣一个兼职的大学生,一个人便可完成文案转译、修图、运营等工作,如果格外买入文案生成的应用,无非是“锦上添花”。很显然,在升级效率之前,还有平替方案这道坎。但在前述的社会问题场景中,如果ChatGPT衍生产品能以低成本方式,解决人们的需求,它很可能是“雪中送炭”。

实际上,解决社会问题,与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的个人梦想,有很高的趋同度,那就是“基于通用人工智能,造福全人类”。OpenAI本身也属于一家非盈利机构,这种机构的一大特质是:一切赚到的钱,在用于支撑公司基础运营后,余额需要继续投入到产品创新/业务升级上。

这种种设定,有助于ChatGPT紧密贴合自己的核心价值,持续的良性增长。

未来的风向

ChatGPT只是起跳板,由之衍生的商业模式,是未来的重磅话题。

近期影响力最大的事件,当属微软推出融合了ChatGPT的新版Bing和Edge,微软CEO表示“搜索引擎迎来了新的时代”。而这个大动作,距谷歌宣布新一代对话AI系统“Bard”正式发布,只有一天之隔。

随着国外巨头的部署入局,国内大厂也由此获得“行动指南”。截至发稿,已有不少国内企业在趁势行动。

百度在2月7日宣布,将在3月发布类ChatGPT项目“文心一言”,据公司内人士透露,文心一言将接入到百度搜索。此举与微软的相关部署,可谓如出一辙。

从文化理解的角度,百度应该能更好的驾驭中文语言呈现,进而以语种建立差异竞争。目前,已经有ChatGPT用户反馈:“中文的ChatGPT更像一个智障”。这也许将构成百度的机会。

百度以外,腾讯、阿里、华为等知名大厂,也在近期传出“申请人工对话专利”的消息,从它们的核心商业模式和核心产品看,与百度所瞄准的“项目落点”应该不尽相同,但也足够值得让中小企业感到警觉了。

行动背后,新的改变也不可避免。《新营销》与一位不愿具名的科创企业联合创始人对话后,梳理出三个方向的观点。

一是ChatGPT对“同类”市场格局的打散和重构。小度、小爱、天猫精灵,乃至Siri这类语音助手,在应用层面,与ChatGPT有一定的冲撞,但综合能力远不及后者。所以是否要提前考虑技术升级,或者重新定位?

二是借由ChatGPT这股创业热潮和市场热度,国内大厂的排位可能有所调整。百度在顶级大厂阵营中“掉队”已久,而在布局这一方向后(类ChatGPT项目),有可能提高一定的地位。百度搜索,是具备天然优势的基因。

最后,在企业应用的角度,这种接口技术,会为更多技术型企业带来赋能,在他们向前加速发展的过程中,应该都会参与进来,这一点值得企业服务市场的关注。

版权声明: 发表于 1970-01-01。
转载请注明:ChatGPT开发者动作要快,用户们来抢你的饭碗了 | 非常AI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