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| 赵健
在国内人工智能公司忙于做中国版ChatGPT的时候,已经有一家“ChatGPT概念股”在美国上市了。
昨晚,中国人工智能公司「小i机器人」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,以6.8美元的发行价发行570万股,预计募资金额为3876万美元。
开盘之后,小i机器人股价最高达到8美元高点,但最终收盘价破发,跌至5.81美元。小i机器人的市值为4.2亿美元,与国内的AI龙头有数量级的差距——大约是科大讯飞市值(161.08亿美元)的1/38,商汤市值(107.02亿美元)的1/25、云从市值(30.7亿美元)的1/7。
和商汤、云从等普遍亏损的AI公司不同,小i机器人已经实现了盈利。招股书显示,小i机器人2021年的收入为3252.4万美元,净利润为336.5万美元;2022年上半年的收入为1285.9万美元,净利润为59万美元。
不过,小i机器人的“经营性现金流”持续为负,因此只能靠融资与借债维持经营。截至2022年上半年,公司的现金等价物仅有152.4万美元,大约是云从的7%,商汤的1%。
小i集团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袁辉在上市仪式中表示:“小i的目标是打造中国版ChatGPT,目前小i机器人拥有中国自主研发并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认知智能平台,并已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变现。”
然而,小i机器人的智能对话机器人虽然在产品形态上与ChatGPT类似,但底层技术截然不同。
ChatGPT是基于大型语言大模型(LLM)的对话机器人,在文本理解、文本生成等NLP任务中比上一代的对话机器人呈现“碾压级”的优势。在新的AI大模型的冲击下,现有的基于小模型的NLP企业软件市场有可能会重新洗牌。
包括小i机器人在内的所有传统对话机器人要想打造中国版的ChatGPT,首先要做的可能就是在技术上实现范式转移的自我革命。这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,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。
1.从to C到to B,从“做轮子”到“做汽车”
2001年,从微软辞职的袁辉与中科院博士生朱频频,一起创立了赢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——小i机器人的前身。三年之后,小i机器人发布全球第一个智能语音机器人,并以“一种聊天机器人”为名称申请了专利。
就像人的成长也会经历少年、青年与成年一样,小i机器人的成长也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。
小i机器人的里程碑事件,图片来自招股书
从诞生到2006年,是小i机器人的少年期。这一阶段小i机器人直接面向C端用户,并与腾讯QQ、微软MSN展开合作,在2007年就积累了1亿用户。
但是,C端通用的人工智能,至今也没有找到明晰的变现途径,而海量用户每天带来的带宽、服务器的损耗,让公司每天在烧钱中度日。
转机发生在2006年,上海市科委找到小i机器人,要求团队设计一个能够7x24小时接待市民咨询的机器人“海德先生”。这笔订单并没有带来多少收入,但却成为小i机器转型的敲门砖。
2009年,小i机器人正式决定从to C向to B业务转型,进入“青年期”。同年,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,整合收购原小i机器人品牌和赢思软件的核心AI技术,成为后来小i机器人的上市主体。
这一时期,小i机器人主要向客户提供“智能客服”这一标准化的产品与技术,2008年与中国移动合作,开发国内首个智能客服服务系统,切入电信领域;2012年为上海银行开发微信智能客服机器人,切入金融领域;2014年签约电信公司、航空公司的智能知识库项目;2016年与贵阳市政府开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平台,切入城市大脑、智慧城市领域。
除了这些大型企业客户,小i机器人在2015年推出了基于云的开放系统iBot-Cloud与iBot操作系统,开始为中小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。
这个过程中,小i机器人在商用智能客服领域占据了80%的市场份额。
2019年,小i机器人进入第三阶段的成年期,董事长袁辉重新确立了公司定位:要做一家“赛道公司”,不再拘泥于标准化的智能客服产品或技术,而是面向行业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和服务。如果说智能客服仅仅是为某个行业的某一个应用场景“造轮子”,那么在新的定位下小i机器人要直接“造汽车”。
公司转型的原因,一方面在于小i机器人服务的主要都是大型企业客户,而大客户往往需要更加完整、定制化的服务,而且行业与行业之间、同行业的不同客户之间,需求都有一定差异,一套标准化的产品很难满足市场需求;另一方面,小i机器人自身也需要更大的市场想象力,而从“造轮子”到“造汽车”,小i机器人将会撕下“智能客服”的标签,转型为市场规模更大的“认知智能”公司。
小i机器人的认知智能平台(CIAI)是自研的核心技术,包含自然语言处理、语音处理、计算机视觉、机器学习、情感计算、数据智能和超级自动化。而在感知智能端,小i机器人会将第三方的产品技术集成到最终的解决方案中。
从2019年开始,小i机器人陆续推出面向行业的7大解决方案,包括AI+联络中心,AI+金融,AI+城市公共服务,AI+建设,AI+元宇宙,AI+制造,AI+医疗等。
小i机器人技术产品架构,图片来自招股书
小i机器人的技术很大程度上基于其专有知识产权组合。截至2022年12月1日,上海小i已申请专利554件,已获授权281件,获得注册商标225件,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30件。截至 2022年12月1日,小i机器人拥有研发人员277人,占人员总数约62.5%,其中本科189人,硕士23人,博士5人。
2012年,小i机器人起诉苹果Siri涉嫌专利侵权,官司一直打到2020年,法院最终判决小i机器人专利有效,但未对苹果是否专利侵权做出裁定。这起专利诉讼至今还没有完全结束。
2.虽然扭亏为盈,但现金流紧张
从收入构成来看,小i机器人的收入主要分为三部分:软件产品与服务、产品的维护与支持(M&S)以及云平台产品。
其中,软件产品包括针对特定需求的定制软件,主要面向大客户;软件产品与维护包括未来的软件更新、升级以及支持服务;云平台是2021年新建立的收入来源,通过提供标准化软件产品满足中小企业需求。此外,小i机器人还通过软硬一体的方式进行销售,但硬件部分的收入占比较小。
小i机器人为各行各业的数百家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,包括呼叫中心、金融部门、政府和医疗保健,涵盖了中国80%的资产规模排名前10的银行,以及中国60%的资产规模排名前10的保险公司。此外,小i机器人的客户还包括航空、汽车、物流、计算机、通讯、消费等行业的众多龙头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。
小i机器人大客户的收入贡献占比在逐年提高。2020年,前两名客户的销售额占总收入的30.5%,2021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51.5%,其中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贡献了41.2%的收入,小i机器人向其提供智能绘图平台。2021上半年,前两大客户的收入贡献占比32.9%,2022年上半年上升到48.7%。
在人工智能领域,小i机器人的收入体量并不算太高,也没有陷入AI公司常见的亏损泥潭,而是已经扭亏为盈。
根据招股书,小i机器人在2020年、2021年的收入分别为1386万美元、3252万美元,增长135%;同期净利润分别为-706万美元、336万美元;在2021年上半年、2022年上半年的收入分别为890万美元和1290万美元,增长45%;同期净利润为-299万美元、59万美元,略微实现盈利。
不过,小i机器人的经营现金流连年为负,2020年、2021年的经营负现金流分别达到了350万美元和1190万美元。净利润为正、但经营现金流为负,可能是应收账款增加、预付账款增加、增大研发投入、延长平摊折旧等因素造成。
小i机器人的总现金流仍然比较紧张,截至2022年6月现金等价物仅有152.4万美元(971万元人民币),大约是同期云从的7%,商汤的1%,整体负债率超过100%。
小i机器人最近几年实际上主要通过融资与银行借款补血,来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。小i机器人迄今完成了大概10轮融资,总融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,主要机构股东包括阿里巴巴(持股6.6%)、吉利控股(持股6.53%)等。
缺乏充裕的现金流可能会对公司的持续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。在这种情况下,上市募资或许是维持公司运转最好的方式。
在招股书中,小i机器人也提到了其未来发展战略,除了继续在认知智能领域深耕、继续在垂直行业的解决方案(比如建筑行业)深耕之外,还提到了四个方向——
· 小i机器人从2016年开始设计和生产虚拟人,因此要继续巩固在元宇宙中的地位;
· 将目标客户从以外的大客户逐步扩大到中小客户,也就是要大力推动云平台的发展;
· 增加硬件集成产品。软硬件一体的方案有利于提高收入,这也是包括商汤(自研芯片)在内的很多AI公司的共同选择;
· 小i机器人目前的客户高度集中在中国大陆, 2022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客户的销售额占比达到99.3%,未来致力于成为全球化的AI公司。
3.ChatGPT不是终点
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,催生了一个庞大的产业。
但是如果从技术的角度来看,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——狭义人工智能(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,ANI)与通用人工智能(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,AGI)。
ANI是实现有限部分思维并专注于一项特定任务的人工智能,无法完成超出设计规则之外的任务。
在2022年之前,从客服机器人到智能音箱,几乎百分之百的人工智能都属于ANI,所以也常被人们戏称为“人工智障”。
而AGI则是一个可以理解和学习人类并完成任何任务的智能体,也是人工智能的终极形态,理论上会把过去ANI所构建的产业直接颠覆。
在过去,AGI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想象。但2022年底横空出世的ChatGPT,点燃了AI从业者的热情。在国内,从前美团创始人王慧文发出英雄帖开始,AI大模型创业团队开始陆陆续续浮出水面,甚至达到了沸腾的状态。人们意识到,以大模型为底座的AI正在无限接近AGI的形态。
小i机器人在招股书中将自己定义为认知智能与ANI的开创者,但并未提及在AGI层面有任何的布局或展望。
通常上市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意味着一次“成人礼”,代表了一个新的台阶、新的高度,而对于一家经历了22年漫长创业之路的公司来说更是如此。
但对于所有的人工智能从业者来说,ChatGPT的出现不仅是ANI的一个终点,也是AGI的一个起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