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岁进少年班
杨净 发自 凹非寺
非常AI | 公众号 QbitAI
中科大少年班校友,一日连发两篇Nature。
段镶锋,世界顶尖级纳米科学家,15岁进入中科大少年班,现为UCLA教授,曾获贝尔比奖章(史上第三位华人得主,上一位是鲍哲南教授) 。
△图源:中科大新闻网。
此次,分别作为唯一通讯作者和合作通讯作者发表。
来看看究竟说了啥?
连发两篇Nature
据介绍,段镶锋教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在无机纳米结构。
具体包括先进功能纳米材料、范德华异质结器件、能源存储、纳米尺度材料的异构集成等方向。
第一篇Nature,就介绍了一种新型手性分子插层超晶格材料的制备方法。
范德华异质结,作为纳米材料领域的热门方向,靠搭乐高一样,将不同的二维材料堆叠起来形成功能迥异的材料,未来在集成电路、光电探测器等应用上发挥重要的作用。
此次正是通过将手性分子层插入范德华材料的间隙,形成超晶格材料,实现了高度有序的超晶格结构和手性光学选择特性。
第二篇Nature,则是与哈工大团队协作设计合成了极端条件下的隔热材料——陶瓷气凝胶。
热膨胀系数接近于0,即在温度升高情况下,几乎不发生几何特性变化。泊松比也接近于0。
(泊松比,材料在单向受拉或受压时,横向正应变与轴向正应变的绝对值的比值)
值得一提的是,段镶锋教授其实早已是Nature、Science的常客。
有人统计,不包含合作在内,自2018年起,已在Science/Nature 正刊发表近14篇。
据此前2020年的报道,截止2020年,他共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,其中包括Science、Nature及Nature子刊20多篇,Google Scholar显示,2017年至今引用次数已达4.4万次。
15岁进中科大少年班
据中科大新闻网报道,段镶锋出生于湖南武冈,1992年从湖南武冈二中考入中科大少年班,于1997年获得应用化学系学士学位,并获得郭沫若奖学金。
随后,他前往哈佛攻读硕博士学位。
求学期间, 他与科大校友,同时也是他的妻子黄昱合作的纳米成果被Science评为2001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。
2002年,他曾在科技企业Nanosys担任创始科学家。6年之后(2008年)重返学界,担任UCLA助理教授。
2013年,因为在纳米科学领域石墨烯和光催化作用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,段镶锋获得了贝尔比奖章。
贝尔比奖章,于1930年设立,由英国物质、矿物、采矿协会(Institute of Materials, Minerals and Mining)、皇家化学学会、化学工业学会(SCI)轮流管理。
每年颁发给在化学工程、应用材料学、能源效率或相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或工程师,优先考虑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候选人。
该奖章很少会授予华人科学家,在他之前仅有两位学者获得。分别是伦敦大学学院教授郭正晓,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鲍哲南。
每次看到这样的大牛新成果,都会时不时有学生在底下评论:
什么样的能力才能进组?
参考链接:
[1]http://news.ustc.edu.cn/info/1055/57946.htm
[2]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PvW-vN58nLi_X8cZbKK3HQ
[3]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0bMjd-NYsAMcuhi5euvcWQ
[4]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86-022-04846-3
[5]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86-022-04784-0
[6]https://weibo.com/ttarticle/p/show?id=2309404493579048321036